以阿特斯为例,其一个60瓦电池组件在2011年的成本是每瓦1.32美元,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到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成本已经降到每瓦0.41美元,降了近七成。
她举例称,晶科60片334.5瓦多晶和343.9瓦单晶产品均创下了最新的世界纪录,但如果这两大产品能在今后2-3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那么产品发电效率有望提升20%,这也意味着成本仍有20%的下调空间。未来光伏发电技术与效率仍然有着巨大的下降空间,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拓宽低融资渠道,钱晶强调称,然而,受到限电风险、补贴资金不到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低成本资本不愿意进入拥有良好商业模式与巨大商业机遇的中国光伏市场。
光伏产业发展的本质在于降低度电成本,而晶科能源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与精益制造,以最优化的成本结构为业内提供高效可靠的光伏发电产品。近日,聚焦能源转型中的协调发展的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圆满闭幕。对于如何促进光伏度电成本进一步下滑,钱晶表达了她的一番独到见解。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与来自全球的能源领袖、专家学者等共同就推进全球能源变革达成新的共识: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达到平价上网,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与此同时,伴随黑硅电池、单晶PERC、双面组件、半片电池、N型电池薄片化与叠瓦组件等各类新兴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不断扩大的规模经济、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晶硅组件成本存在更大的下降空间
她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领跑者招标价格屡屡刷新竞标低价,但这仅仅是行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前奏曲。就产品技术而言,未来10年晶硅电池仍将占据产业主流地位。世贸组织同时也驳回了中国的部分诉讼请求,中美任何一方均可在裁决作出后的60天内进行上诉。
中国商务部对此裁决表示欢迎,称专家组支持了中方主要诉讼请求,认定美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针对特定类型产品倾销认定和倾销幅度计算)、分别税率(歧视性的拒绝给予中国出口企业分别税率)等做法上违反世贸规则,裁定美方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2015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光伏反倾销终止调查,理由是损害可忽略不计。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所开展的反倾销调查始于2014年5月。商务部称,本案涉及光伏组件、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涉及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中国光伏产业或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目前仍未就此发表评论。
WTO裁定支持中国诉美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诉讼请求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周三(10月19日)裁定支持中国诉美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诉讼请求。此案于2014年5月14日立案,涉案企业约300家,涉案金额约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亿元)。
当时,澳光伏面板制造商Tindo制造公司(TindoSolar)指控中国生产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的出口价格在澳销售晶体硅光伏组件或面板,对本土产业造成冲击。澳调查机构随后启动再审调查。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多数光伏业内人士也认为,该反倾销调查耗资耗力,且缺乏必要性。WTO判美国针对中国光伏双反倾销案违规中国将近三年前针对美国反倾销的起诉被判胜诉,世贸组织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本案涉及光伏等多个产业,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事关中方重大利益。
继WTO判美国针对中国光伏双反倾销案违规后,澳大利亚终止对华光伏反倾销,如果欧盟也快速彻底地终止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将大大的利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0月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希望欧盟尽快彻底地终止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使光伏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然而,2015年11月5日,事件再起波折,起诉方向澳反倾销复审机构申请对调查机构终止调查的决定进行复审。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随之展开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澳大利亚终止对华光伏反倾销10月20日获悉,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已于10月18日发布公告称,经过重新调查,认定自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对澳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忽略不计,因此决定终止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复审机构接受了复审申请并于当年12月22日撤销了调查机构终止调查的决定。
业内认为,澳大利亚终止对华光伏反倾销,将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于2013年12月向世贸组织提起此诉讼,是一系列针对美国认定倾销或以不公平低价出口的评估规则的诉讼之一。
申请人可在30日内向澳反倾销复审专家组提出复议请求此外,2016年SPI还有大量债务到期,这都困扰着彭小峰及高层团队。据重整方案,赛维集团旗下高科技、光伏硅、高科技(新余)3家公司经管理人认定的债权分别达到210亿元、150亿元和35亿元,其中银行债权合计达271亿元。彼时的彭小峰,一度凭借40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新能源首富。在欧美双反后,英利从2011年三季度以来长期陷入亏损泥淖,2015年亏损达8.646亿美元。此前盛极一时的英利,如今到了债务重组的尴尬境地,着实令人唏嘘。
而即将过去的2016年财年,SPI是否将延续此前的亏损状态,未来这家公司如何才能摆脱亏损的泥潭,外界仍未可知。记者通过还原光伏大佬的创业故事和他们跌落神坛后的人生际遇,试图寻找中国新能源企业家在经济浪潮下的彷徨、挣扎与抉择。
据此整体测算,3家公司银行类债权综合平均清偿率为14.75%,这意味着,债权行后续确认的损失或达230亿元。如今,身在国外的彭小峰或许正在着手解决SPI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由于英利的不断扩张,业绩下滑,英利的债务问题慢慢显现了出来。不过,王志新告诉记者,产业这块,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否盈利为评定目标,让市场来主导,对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英利提出了三个备选方案:在公司或者子公司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实上,绿能宝从上线伊始,就受到各方质疑,外界认为其所谓的实物融资租赁模式有变相众筹集资和自融自保嫌疑。今年1月,SPI成功转板纳斯达克。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英利绿色能源子公司未偿还的中期债券或票据总额达20.57亿元人民币,包括2010年发行的3.57亿元中期票据、2011年发行的14亿元中期票据和2012年发行的3亿元中期票据。
纵观苗连生的路径,其已在光伏行业沉浮十八载,这也是中国光伏产业整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苗见证了中国光伏的脱胎换骨以及产业变革。这一年多(来),对赛维破产重组方面的事情,我们都是按照管理人的要求,主要由破产重组管理人负责。
经过多年运作,苗连生将英利集团打造成可与赛维LDK、尚德电力等相比的光伏巨头。3年累计亏损为2.461亿美元(约合16.1亿元人民币)。
如今,这场国内最大企业破产重整案,有太多教训值得反思。新余市当地政府最终未能挽救这家当地最大的光伏企业。
一度跻身全球最大多晶硅片制造商序列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维或赛维LDK),在经历长达11个月的破产重组之后,最终以被法院强裁通过的形式落幕。10月21日,据一位接近彭小峰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本世纪初,光伏在中国快速发展,无锡尚德施正荣、赛维LDK彭小峰、英利集团苗连生,一连串的中国光伏大佬都曾尝到了它的甜头,亦无奈咽下其苦果。彭少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彭小峰与赛维已无瓜葛。
苗连生与英利债务重组与彭小峰年纪轻轻就坐上了新能源首富宝座之位相比,英利集团掌舵人苗连生则是稳扎稳打,颇为谨慎,而今他的英利能源,亦身陷债务漩涡。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20日,绿能宝正式上线,并将自己的模式定义为实物融资租赁,即投资者把在绿能宝上购买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委托给绿能宝,绿能宝将其租赁给在建或代建的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发电获得包括售电收入、补贴等收益,以租金形式按月返还给投资者。
今年6月,曾有财经圈消息指,彭小峰旗下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SPI,SPI.NASDAQ)已经参与赛维LDK国内业务破产重组竞标。对此,SPI公司向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关心的是资金流向:绿能宝的模式叫网上委托融资租赁,每个产品都有对应的非常明确的物权,这是一种更加安全的物权融资。
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彭少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已处于山河破碎地步的赛维公司,亦并不愿就自身的重组事宜对外界作过多的赘述。